1996年,清華才女王麗紅在不顧父母反對下,與非洲烏干達男友結婚,並且一意孤行跟著黑人老公遠渡重洋去了非洲。到了烏干達後,從小在北京城市裡長大的她驚住了,不是因為當地貧窮落後的環境,而是自己丈夫的父親居然有10個老婆!
背井離鄉,孤身一人跟著黑人老公蘇瑪遠赴非洲的的王麗紅,心中有些後悔,她難以想象自己選擇的黑人老公是否也會是這樣。
可是遠隔重洋,非洲與中國之間是茫茫大海,不知何去何從的她似乎沒有了選擇的餘地。
黑人蘇瑪與王麗紅
一、寒門貴女,考上清華
1968年,王麗紅在北京一個普通家庭出生,父母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她從小在北京長大,見識著大城市的繁華。雖然家境普通,但王麗紅十分爭氣!
打小就聰明懂事的她,成績十分優異。1986年,王麗紅更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師範大學,讓人艷羡不已。
可以預見的是,這個考上大學的寒門貴女,未來必定有大好的前程。
王麗紅
在今天,能考上好大學的學生,依舊是無數家長和學子憧憬的對象,進入好大學可以說如魚躍龍門,踏入另一番天地。
更別說在當時大學生還很“金貴”,工作包分配的時代,能考上大學的人都是寥寥無幾,能考上大學都是祖墳“冒青煙”了。
可對於王麗紅而言,她並不滿足當前所取得的成績,而是希望繼續向上攀登。因此在大學生涯結束以後,她並沒有和其他同學一樣,離開學校參加工作。
1990年,潛心求學的她,又再接再厲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準備接著豐富和提升自己。
王麗紅的父母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老兩口十分高興。
在那個時代,能考上研究生的人,可謂是鳳毛麟角的存在,前途不可限量。
正當所有人,包括王麗紅父母,都認為她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會進入社會重要崗位大展拳腳時。
一個在清華留學的非洲黑人留學生,打斷了王麗紅的人生進程。
黑人留學生名叫蘇瑪,非洲烏干達人。因為一些偶然的機會,兩人在大學相識。
一門心思在學習上的王麗紅,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與這個黑人留學生有什麼糾葛。
但是這個黑人留學生蘇瑪,卻在見到王麗紅第一眼,就一見鐘情,開始對她進行追求。
外國人對於愛情的觀念並不像國人那樣保守矜持,相反對於愛情,他們往往採取激烈熱情的方式。
在非洲人蘇瑪意識觀念也是這樣的思維,在知道自己喜歡上王麗紅後,他第一時間便向她表白,訴說自己的心意。
當時,下課的王麗紅騎著自行車正準備去食堂吃飯,卻被半路上殺出黑人嚇了一跳。
這個黑人正是蘇瑪,不僅向她表達愛意,還跟她要聯繫方式。
王麗紅從小到大哪裡見過這種情況,直接嚇得調轉車頭跑開了。
對於這個黑人留學生,王麗紅並沒有太多印象,反而覺得這人的行為有毛病。
可黑人蘇瑪見此,並沒有放棄,反而繼續堅持追求所愛。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盡可能找到機會跟王麗紅搭訕,主動跟她交流,解釋自己的行為,希望能夠感動王麗紅。
終於,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單純善良的王麗紅內心中不僅慢慢放下對這個黑人留學生的戒備,反而漸漸對這個黑人的主動產生了好感。
也許是緣分的註定,漸漸的,王麗紅與蘇瑪兩人墜入愛河,彼此之間走的越來越近。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王麗紅跟非洲黑人相戀的事也不脛而走!
大學生活少男少女們荷爾蒙爆發的時期,愛情糾葛的故事每天變著花樣在這個寬鬆活躍的環境中譜寫。
可是和黑人談戀愛的事件,在當時,多少算是一個少見的事件。
王麗紅跟非洲黑人留學生蘇瑪的愛情故事自然成為校園中八卦好事者茶餘飯後的談資。
人紅是非多,事情傳播的過程中,隨之而來的各種流言蜚語,也讓王麗紅飽受非議。
流言愈演愈烈,“王麗紅傍上非洲王者蘇瑪”這種說法甚至讓她都不好意思出門,生怕受人責難。
中國當時才改革開放不久,在國際上知名度並不高,來中國的外國留學生並不多,非洲黑人留學生就更少了。
像蘇瑪這樣的非洲人烏干達人居然能遠渡重洋來清華大學留學,某些有心人便懷疑他的身份家境不一般,否則可能連路費都湊不齊。
於是,有人便猜測,蘇瑪是非洲王子,王麗紅與她談戀愛是看上了對方錢財。
可實際上,黑人蘇瑪並不是什麼非洲王子,更談不上富有,他的家族只是非洲烏干達一個普通酋長家庭。
在兩人相處過程中,蘇瑪對她坦誠相告。
王麗紅之所以跟蘇瑪走到一起,便是被他的善良和真誠打動。
二、父母反對,婚姻受阻
在今天,與黑人的婚姻關係,在某些地方還是不被人認同的,甚至在某些地區甚至不受人見待。
更不要說在30年前,那個才剛剛改革開放,風氣較為保守的時代。
1993年,即將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的王麗紅與蘇瑪戀愛已久,正是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
可當這個消息傳到王麗紅父母耳中的時候,兩老仿佛晴天霹靂。
它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前途無量的女兒怎麼會與一個黑人相愛,甚至發展到談婚論嫁的程度。
這件事自然遭到了王麗紅父母的強烈反對。
王家人甚至強制將她帶回家,讓她跟這個非洲黑人蘇瑪斷絕關係,從此不再來往。
可從小一直聽話懂事的王麗紅,卻沒有如他們所願。
在這件事上,王麗紅表現的十分堅決,甚至提出非蘇瑪不嫁。
對此,二老傷透了心,但是卻無可奈何。
女大不中留,兒大不由人!
看到父母因為這件事而傷心,王麗紅也很難受。
她並不是不理解自己父母的苦心,可是自己的人生大事,她更希望自己去把握。
能考上清華大學研究生的她,自然有自己的獨立認知和自我意識,並不會因為外界的看法,而動搖自己的想法。
在與蘇瑪長期的交往中,她真切的認識到蘇瑪是一個怎樣的人,不會像別人那樣的膚淺,因為他的膚色和國籍乃至於身份,就片面的帶著有色眼睛看人。
她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大腦,不會看錯人,她也相信蘇瑪是她所期待那樣,她們會有一個幸福的未來。
可在王麗紅父母眼中,卻不是這樣想。
不是它們不通人情,棒打鴛鴦。
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歸宿呢?
他們的女兒,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難道遇不到更好的人?
他們實在想不通自己女兒看上了這個非洲貧窮國家黑人蘇瑪哪裡?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以後自己的女兒跟著這個黑人遠去非洲,註定要吃不少苦!
從艱苦歲月中走來的他們,自然也希望孩子不會走他們的老路。
可是雙方註定,誰也說服不了誰。
王麗紅一時間僵持下來。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最終二老做出了一個決定,將女兒送去日本留學。
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阻止兩人繼續在一起,在他們看來,如果兩人天各一方,在時間沖刷之下,也許就會忘了彼此。
被愛情沖昏頭腦的女兒,也會冷靜下來,正確看待這個關係。
無奈的王麗紅被迫踏上了日本的留學之路。
兩人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她只能這樣寬慰自己。
可令她沒想到的是,來到日本不久,她又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
原來蘇瑪在得知王麗紅被送去日本留學之後,用情至深的他也坐上了通往日本的飛機。
在異國他鄉的兩人感情更加升溫,將彼此視為對方唯一的伴侶,最終不小心突破了禁忌,王麗紅髮現自己懷上了蘇瑪的孩子。
生米已經煮成熟飯!
看到這種情況,王麗紅的父母只好同意兩人的婚事。
1993年,王麗紅與蘇瑪在北京舉辦婚禮,這對情感之路曲折的戀人終於達成所願。
兩人的婚姻生活和諧美滿,婚後不久,就生下了一個女孩。
就在大家以為夫妻二人會一直留在北京生活時,蘇瑪提出了要回非洲的想法。
二老一開始並不同意,山高水遠,大洋彼岸,女兒這一走,回來怕是難了。
烏干達的貧窮落後,從小一直在北京長大的女兒去了怕是要遭罪。
更別說非洲男人普遍一夫多妻,妻子地位低下。
可是,自己的女兒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他們也不好阻攔。
1996年,王麗紅帶著年幼的女兒,跟著丈夫蘇瑪來到了非洲烏干達,蘇瑪闊別已久的祖國。
三、環境艱苦,感情危機
“我永遠只會有一位妻子,那就是你,王麗紅。”
面對妻子王麗紅,蘇瑪向她發出的真摯的承諾。
在王麗紅跟著蘇瑪回到非洲老家後,一個突如其來的情況讓她猝不及防!
蘇瑪帶著王麗紅回到烏干達後,以當地習俗跟她再舉辦了一次盛大的婚禮,這讓她十分高興。
可蘇瑪的父親居然有10個妻子,這讓她一直以來一夫一妻制度的認知受到了極大衝擊。
在臨走前,父母也曾告誡過此事,但真正遭遇時,王麗紅不免有些忐忑。
她開始擔心,蘇瑪是否也會像他父親這樣娶很多老婆,一時間王麗紅心亂如麻,對未來的感情生活也持悲觀態度。
畢竟那個男人會忍受得了三妻四妾的誘惑?
面對妻子的異樣,蘇瑪不由得擔憂起來
在一番敞開心扉的交談後,蘇瑪向王麗紅髮下誓言這一生只會有她一位妻子。
她這才放寬心,過上正常的生活。
在往後的歲月里,蘇瑪用事實向她證明,他確實沒有再娶妻子,恪守一個丈夫的責任。
可在非洲的貧窮落後和女性地位低下超乎他的想象。
在北京住慣樓房的她,來到這裡,住的地方卻是那種土胚房,房間里沒有窗戶玻璃,用塑料布堵住。
她在這裡,人生中第一次學會用用燒炭的爐子生火,用報紙把火點燃,點了半天整個這個房間全都瀰漫著黑煙,讓人以為家裡著火。她自己也被嚇得哭著跑出房門,引來別人一陣笑話。
與人談到這個事情時,她自己也哭笑不得。
在蘇瑪老家,這裡的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
在許多地方,男人們可以坐在椅子上,而女人們卻只能跪著。
這些壓迫女性的習俗,對於中國遠道而來的王麗紅,難以接受。
但是生性樂觀的她,咬牙適應了下來。
然而,在非洲烏干達這塊土地上,貧窮和落後並不最大的敵人。
各種疾病的侵襲才是當地最大的威脅之一。
非洲是全世界各種疾病高發地區,埃博拉病毒,霍亂,瘧疾在這裡肆虐橫行。
2007年,王麗紅的第四個孩子在這裡出生,可不幸的是,孩子降生一年後,便被瘧疾奪走了生命。
這讓王麗紅內心十分悲痛。
一直以來過著相夫教子生活的她,在這場打擊下似乎發生了某種蛻變。
如果當地不這麼落後,她的孩子也許就不會離她而去了,王麗紅在心中一次次叩問自己。
身為曾經的清華才女,研究生畢業的王麗紅深知,要改變一個地方落後的局面,那麼首當其衝要發展教育。
她在心中暗暗發誓,要發展教育,改變烏干達,不希望別人也和她一樣遭遇這樣的悲劇。
四、勵志辦學,改變當地
2008年,在丈夫蘇瑪的支持下,王麗紅用兩人多年積蓄在當地開辦了一所學校,並將其命名為“魯子揚中學”。
王麗紅親自擔任學校校長,同時也擔任老師負責教學問題。
過去就曾是清華大學研究生的她,在這些年裡也掌握了當地的語言,語言交流和知識儲備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學校還教育學生們漢語,招聘而來的教師也會進行將近9個月的中文培訓。
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與非洲之間的商貿往來越加頻繁。
對於非洲國家來說,與中國貿易也成為非洲獲取外匯的重要來源。
無形中對漢語人才產生大量需求,王麗紅創辦的漢語學校,無疑契合了時代風口。
烏干達政府開始對這所學校進行大力支持,不僅如此,中國孔子學院在知道這所學校教導中文時,也對王麗紅培訓中文老師的課程提供幫助。
慢慢的,隨著這所學校在當地的開辦,“魯子揚中學”在烏干達當地的名聲越來越大,許多人都將孩子送入裡面學習,王麗紅自己的孩子也被安排入學,接受她親自教導。
“魯子揚”中學的舉辦成功,極大激勵了王麗紅,她和丈夫商量繼續創辦更多漢族學校,得到了丈夫大力的支持。
她自身也付出了許多,為了管理好學校,任務繁重的她,經常飲食不規律,熬夜更是家常便飯,原本苗條的她身體缺乏鍛煉,變得肥胖起來,身體出現一些小毛病。
但她的辛苦並沒有白費,許多原本因為種種原因輟學,獲得了教育的機會,踏入社會的過程中,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
以漢語為代表的中國文化也在當地扎下火種,隨著許多的中國人在中非貿易中來到烏干達。王麗紅“王校長”的名聲也在中國人中傳播,許多人將她視為推廣漢文化的先鋒。
哪怕在男尊女卑的烏干達,當地人也對她十分尊重,鄭重的尊稱一聲“王校長”。
2016年,一部名為《中國人在非洲》的紀錄片在央視頻道播放,王麗紅的人生經歷被創作者搬上熒幕。至此,她和丈夫蘇瑪的貢獻漢文化才廣為人知。
雖然作出瞭如此貢獻,在這裡扎根下來,有了自己的事業,有深愛著自己的丈夫,也有膝下成群的兒女,但是身為獨在異鄉的中國人,她總是會不可避免的想起曾經的故鄉。
從1996年她跟著丈夫離開北京,告別父母親人,來到非洲烏干達這個地方,已經有20多年了。
她也曾經想過回去看看,可是遠隔重洋,茫茫海外,回家確實不大方便,而且這裡她事業才剛起步,實在放不下自己的學生。
直到2021年的時候,王麗紅終於下定決心回去看看。
終於回到北京的她,再次見到了闊別已久的父母親人,向她們述說這些年的生活,傾訴對它們的思念。
不僅如此,她也跟曾經清華的老同學們展開聚會,許多人並沒有認出她來。
很多人以為她這個清華才女會在非洲那樣貧瘠落後的土地埋沒一身才華,最終在相夫教子中悄無聲息,默默無聞的渡過平凡的一生。
但是知道她在非洲建立漢語學校,推廣漢文化,名聲已經傳到國內時,大家感到十分震驚。
面對這些老同學的態度,王麗紅並不在意,更加努力的發展自己的事業。
也是在2021這一年,王麗紅和丈夫確立了繼續培訓100名中文老師的目標,準備在整個烏干達全國範圍內的50所學校開設漢語課程,爭取在烏干達所有學校都開課,傳播中國的文化,儘管這個目標任重道遠。
五、遠嫁非洲,惹人爭議
在2014年時,王麗紅以中國的習俗給丈夫蘇瑪煮了一碗長壽麵,祝福她50歲生日,希望他吃了長壽麵之後長壽健康。
回憶起這些年走過的路,從曾經戀愛時的流言蜚語,婚姻時的阻礙,到非洲時的感情挫折,再到如今兩人攜手建立學校,傳播漢文化事業,兩人不由得感慨萬千。
自打蘇瑪發下誓言,承諾只有王麗紅一個妻子。數十年來,蘇瑪並沒有辜負王麗紅的信任,沒有向其他非洲同族一樣一夫多妻,依舊只有她陪伴在身邊。
然而,對於王麗紅的遠嫁非洲的愛情,在兩人的故事在網絡上流傳之後,卻引起了許多網民的議論。
一方面,很多人趨於對黑人的負面看法,哪怕到今天,還是難以理解王麗紅這樣的清華才女,天之驕子會看上蘇瑪。
在他們看來,蘇瑪這個來自非洲落後地區的黑人小子,居然會被從小在中國的首都北京,這個最富饒繁華的地方長大的女孩考上,甚至甘願跟著會非洲那樣的“蠻荒之地”。
另一方面,一些人則認為王麗紅考上清華,獲取國家資源培養,最後卻不思回報祖國,反而跟著跑到非洲,可以說辜負了國家。
畢竟在上世紀90年代能考上大學的可不是一般人,更別說又考上清華研究生了。
對於網絡世界的議論,各有各的道理,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傳播漢文化,推動中非交流的貢獻是難以抹殺的。
如今已經55歲了王麗紅,依舊在為傳播漢文化,發展當地教育的事業而奮鬥!
有人問起她是否後悔當年決定時,王麗紅坦然道:“從不後悔,一切都值得!”
結語
在網絡上一直流傳著一句話,說的十分現實,那就是:不論男女,婚姻對於每個人來說就是一場賭博。對於賭贏的人來說,贏家通吃,家庭,和和美美,幸福圓滿,那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可對於賭輸的人來說,慘淡收場的背後,一連串的負擔和糾紛將會給餘生帶來巨大的創傷,哪怕和平分手,人生的缺憾終究伴隨著陣痛。每個人都有選擇愛情和婚姻的權力,在不被祝福和看好的婚姻中,所幸王麗紅賭贏了,迎來了她所追求的幸福。希望所有情人都能擁抱所愛,得償所願。
參考資料
【1】紀錄片《中國人在非洲》,央視新聞,2016年
【2】非洲媳婦王麗紅:我在烏干達辦學教中文,華人世界,2016年
Leave A Reply